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
坚守初心 讲好党史国史 播撒红色种子

发布日期:2020-12-11     作者:     浏览数:    分享到:

近日,新华社和《陕西日报》分别以“从沙场到育人讲台——志愿军老战士坚守初心播撒‘红色种子’”和“退休30年宣讲320余场,向下一代讲好党史国史”为题,对我校抗美援朝老战士、退休教职工杨清源老师在退休30年间,积极投身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,坚持传播革命故事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。

新华社:从沙场到育人讲台——志愿军老战士坚守初心播撒“红色种子”

新华社记者 李浩

49288

报道链接:https://xhpfmapi.zhongguowangshi.com/vh512/share/9568244?channel=weixin

全文如下:

7182

11月24日,杨清源在家中展示自己制作的教学画板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

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、大雁塔小学等学校门前,常会出现一位身着绿色军装的老人。他鹤发松姿,精神矍铄,怀揣厚厚一沓自制传单,发给学生和家长。传单内容均为好人好事剪报,背后附有宣传正能量的小诗。偶有路人相问,一旁的家长会回答,“这就是抗美援朝老战士杨清源老师啊!”

提到杨老师,大家往往提到对他的多个称谓:志愿军老战士、老党员、青少年的“老朋友”……

杨清源是陕西师范大学退休教授,他的一生与民族历史紧紧相依。日本侵略者多年的轰炸,给古城西安留下千疮百孔,在童年的杨清源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。1950年,杨清源参军,1951年初随部队入朝作战,并荣获三等功。

76FA

11月24日,杨清源在家中展示用于教学的木制大刀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

1956年,杨清源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师范学校毕业,先后在武汉、南京两所军事院校任政治教员。1977年转业至陕西师范大学,任马列教研部党史研究室副主任,从事中国革命史、党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,后又任陕师大民族预科部主任。

从保家卫国的沙场到三尺讲台,杨清源的满腔热情未淡更浓。

1990年,杨清源不愿退休后过打麻将的日子。恰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,于是他又走上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讲台。

剑已入鞘,锋芒犹在。从1990年退休至今,杨清源坚持为广大青少年、部队官兵、社区群众义务宣讲,并且送教上门。2005年,从报纸上得知西安洪庆山上有个栗沟村小学,教学条件差,他便主动与学校联系,为全校11名学生和2位老师宣讲。

946B

9月26日,杨清源在陕西师范大学为新入学大学生进行宣讲。新华社发

从第一次报告开始,杨清源就给自己立下“四不”原则:不要课时费、不要纪念品、不要吃请、不要接送。而所得奖金也用于奉献社会、奉献学校。

为了增强宣讲效果,杨清源多次向陕师大教育学院的教授们请教,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宣讲方式。为吸引年龄较小的学生,他专门请人做了木制大刀。课堂上,他常常挥舞着木刀教孩子们唱《大刀进行曲》。在讲到红军四渡赤水时,熟练绘制作战图的他,会拿出提前画好的地图,一个个红箭头、蓝箭头将同学们带进紧张的战局之中。

在没有PPT课件的年代,杨清源通过制作画板、图片等方式,达到了形象化和图文并茂的效果。走进杨清源的书房,地上、桌上、书柜上堆满了他制作的讲课道具。

近年来,杨清源又摸索出一套“三结合”的讲课模式,自己作为主讲人,会提前写好辅讲材料,先授予辅讲老师,以便讲座现场穿插配合,再选一名学生在结束时谈心得。杨清源犹如一位交响乐指挥,将宣讲现场气氛调动得很是热烈。

截至目前,杨清源先后为233所学校和单位做报告300多场,直接听众近20万人次,两次荣获“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”,10次荣获“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”。

7888

11月24日,杨清源在家中展示“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”纪念章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

杨清源是“五老”发挥余热的缩影。目前,陕西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达到2.3万余个,已成立2500余个“五老”宣讲团,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爱心人士超过21万人,他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、关爱保护困境和特殊儿童、基层社会治理以及优良家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
“能多活一天就多讲一天,只要还有明天,今天永远是起跑线!”杨清源希望自己的夕阳之光能在青少年身上多留一些,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自己的报告来了解革命历史,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。

《陕西日报》:退休30年宣讲320余场,向下一代讲好党史国史

1AA73

报道链接:http://esb.sxdaily.com.cn/pc/content/202012/09/content_743277.html

全文如下:

抗美援朝老战士杨清源:“我现在已经90岁了,但依然有光和热。只要我的身体还硬朗,多活一年就讲一年,多活一天就讲一天。”


退休30年宣讲320余场,向下一代讲好党史国史

本报记者 吕扬 通讯员 刘书芳 周健

“奖章戴在身上,党对老同志的嘱托永远记在心上,我一定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忠诚奉献一辈子。”抗美援朝老战士、陕西师范大学退休教师杨清源身着笔挺的军装,反复端详着胸前金灿灿的“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”纪念章,双眼闪动着光芒。

1951年2月,当时随军在甘肃天水修铁路的杨清源放下工具,拿起了枪,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,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。

“行军路上十分艰苦,气温零下30多度,为了躲避敌机,我们白天在树林里休息,晚上行军。我有两次差点丢了性命,但幸运的是最终活了下来。”多年过去,对杨清源来说,当时的画面仍历历在目。

归国后,杨清源继续在部队服役;从部队转业后,在陕西师范大学任马列主义教研部党史教研室副主任、民族预科部主任;1984年起三次当选西安市雁塔区人大代表;1990年退休后,一直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挥光和热。

“退休之前我就想好了退休后要做什么。现在很多青少年不知道当下的美好生活是怎样得来的,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老教授协会的成员、几十年的老党员老教师,我有责任有义务把革命传统传下去。我想继续用我的经历和知识教育下一代,引导青少年追溯革命源头,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历程、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事迹告诉他们。”杨清源说。

从第一次报告开始,杨清源就给自己立下“四个不”原则:不要课时费、不要纪念品、不要吃请、不要接送。他作报告从未迟到过1分钟,甚至提前一天勘察好授课地点,计算好交通时间。

“只要还有明天,今天永远是起跑线。”杨清源说,“我现在已经90岁了,但依然有光和热。只要我的身体还硬朗,多活一年就讲一年,多活一天就讲一天。”

为了把握好演讲节奏,杨清源演讲前都要一字一句地录音并自放自听,反复修改、仔细打磨。

为了增强感染力,他发明了集主讲、听众为一体,集图解、朗诵、歌唱为一体,集亲见、亲闻、亲历为一体,集革命历史和时代正能量为一体的四维演讲模式。

为了充实讲稿内容,他多方查阅史料、摘抄报刊、阅读回忆录、参观展览、三上井冈山。在准备《长征精神永存》系列讲稿时,他连续5天参观相关展览,摘抄资料,录下解说词,整理了厚厚一大本素材,里面记载着红军发展的历史、著名战役战斗、重要会议、长征战士回忆录片段等。

精心的准备和饱满的激情,让杨清源的演讲形象生动。他流畅的讲述节奏、令人潸然泪下的振臂高呼和演讲中引人入胜的故事细节、精致的辅助道具,紧紧抓住了每位听众的思绪。

为了吸引不同的人群,杨清源颇费了一番功夫。为中小学生演讲,他遴选并整理出《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故事》《不要忘记革命先烈》《井冈山的烽火》《伟大的长征》《抗美援朝》等6个专题,演讲生动有趣易懂。

杨清源的报告紧扣时代脉搏、时代精神,准确把握关心下一代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,先后增加了《百年奥运梦》《抗震精神 民族之魂》《中国梦 我的梦》《抗战精神 永放光芒》《五四精神 薪火相传》等5个专题。

30年来,杨清源给高校、中小学校、部队、社区、青少年管教所、企事业单位等作报告320余场,直接听众近11万人次。

年纪越来越大,出门越来越艰难,杨清源萌生了开办家庭课堂的想法。去年12月,在自己家并不宽敞的客厅里,他为10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讲述了革命故事。“大家听得很认真,我很感动。”杨清源说。

“周而复始又一岁,老夫仍爱下一辈。但愿夕阳无限好,小车不倒只管推。”这是杨清源曾经写过的一首诗。“学习党史国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,对党史国史多知则明,少知则迷,不知则盲,无知则乱,我要尽己所能,向下一代讲好党史国史。”在杨清源的生命中,革命精神已经融入他的血液。

杨清源有一个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他为孩子们作报告的学校和时间。他正在和时间赛跑,把讲座行程排得越来越密。就像他所说的那样:宣讲红色故事,传承革命精神,是永不衰退的事业;关心下一代成长,奉献自己余热,是矢志不渝的坚守。

关闭
上一篇:学校召开2020年工作通报会 下一篇:离退休党委举办离退休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...